色卡,顾名思义就是有各种颜色的卡片,色卡的作用就是比对各种颜色与色卡颜色的区别,目的就是使各种颜色更标准、更准确。
摄影上常用的是24色的标准色卡,下图是爱色丽(X-Rite)护照色卡,叫“护照”,是说与护照大小差不多,方便携带,与护照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爱色丽(X-Rite)护照色卡有三个部分,24色标准色卡部分,白平衡部分,创意增强部分。
先来说标准色卡部分作用。
首先安装爱色丽的ColorCheckerPassport软件,可以去X-Rite官网下载,安装后,在Lightroom的导出菜单中会增加一项,“ColorCheckerPassport”,如下图所示。
然后,摄一张包含色卡部分的RAW照片,用刚才导出中添加的“ColorCheckerPassport”,取个名字,我取名“E-M1测试”就能直接导出一个照相机的dcp校准文件。
最后,重启Lightroom,在Lightroom的“相机校准”里面,“配置文件”选用刚才导出的“E-M1测试”,完成照相机色彩的校准。
为什么要校准?问题出在光源的特性上,一般来说摄影的光源是各种色光的混合,色温高的光源,含蓝色光、紫色光的成分多一些,色温低的光源,含黄色光、红色光多一些。偏蓝、紫色的光,照在景物上,景物会偏蓝、紫色;偏红、黄的光,照在景物上,景物会偏红、黄色。为了保证这些光源拍出的照片颜色一致,数码照相机都要对R、G、B的修正。
大家都熟悉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白平衡能保证在不同些光源下,白色还是白色的。白平衡的算法,是根据白色景物的颜色偏差,对所有像素做统一修正,对每个像素的R、G、B数值,修正幅度都是相同的。而用色卡对照相机校色与白平衡的算法不同,色卡校准是制作一个HSL查找表,根据每个像素的不同H、S、L值,做不同变换,这样才能保证矫正后的所有颜色,都是准确的。
HSL空间里,H是色相(Hue),S是饱和度(Saturation),L是亮度(Lightness)。色卡校准时,把照片的R、G、B转换到HSL空间,查表转换,然后再转换回R、G、B色彩空间。这样做得原因是这个查找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要对其简化,只保存少数关键点的值,其他的都用插值产生。这些关键点在HSL空间里有确定的含义,插值后能保持颜色的本质,而在R、G、B空间,插值后会出现大量的、不和谐的伪色。
既然色卡校色是对不同光源所做的校准,理论上说,每次拍摄都要先拍一张色卡!
这样的确是太麻烦了!所以就有了双光源校准。
所谓双光源校准,就是针对两个光源做出一个dcp校准文件,一般来说,低色温光源选用标准光源A,色温大约2850K,高色温光源选择D65,大约6500K。
如果拍摄时的色温低于标准光源A,就用标准光源A做校准,如果拍摄时的色温高于D65,就用D65光源做校准,介于标准光源A与D65之间的光源,用插值实现校准。
这样做一个dcp,就可以针对所有的拍摄光源。这是一个简便、通用的办法,但是这样的校准精确程度会稍有降低。
做双光源校准,Lightroom就无能为力了,要用前面安装的ColorCheckPassport自带的软件。
先用Lightroom或者AdobeDNGConverter,把不同色温下拍摄的两张RAW格式照片转为Adobe的DNG格式,再拽入ColorCheckPassport窗口内,就可以自动生成双色温的dcp。
找标准光源A、D65有点麻烦,我有一只色温偏高的YN-560II闪光灯,在输出功率1/4时,色温接近6500K,标准光源A可以用钨丝灯代替,就是家用的白炽灯,多试几只,找个接近2800K的。
总能听到很多人说发色,说镜头的发色、说照相机的发色,我觉得色彩分客观、主观,客观就是真实,首先是什么颜色的东西,就要拍出什么颜色来,然后再根据个人喜好进行主观渲染。
如果特别喜欢某种风格的,比如老的E-1照相机的色彩风格,可以从Adobe官网下载一个DNGProfileEditor软件,配合色卡,完全可以模仿出各种风格的dcp。
我自己制作的E-M1的dcp,给个链接,不知道能不能下载:
dcp
W7拷贝到:用户\AppData\Roaming\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文件“E-M1D65、StandardA.dcp”是X-rite的ColorCheckerPassport软件生成的双色温profile。
文件“E-M1AdobeD65、StandardA.dcp”是AdobeDNGProfileEditor生成的profile。
X-rite的对比度高,色彩艳丽,但红色容易溢出,可以稍微降低红色饱和度。
Adobe的色彩适中,对比度稍低,可以后期稍微提升一点对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