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册印刷前的几个工艺步骤

印前工艺包括正式上机印刷之前的所有生产工序,即信息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上之前。传统印前分为3个部分:

a.排版,包括文本编码、文本格式和分页。

b.图片、图形、多色印刷的分色复制。

c.组版与制版,在完整印刷页面中组合文本、图片和图形等元素(拼版/页面合成),从排版页面到印刷页面,制作用于印刷机的印刷信息传递载体—印版。

⑴排版技术

在几个世纪里,排版技术由谷登堡的创造性发明—活字凸版印刷机主导。从15世纪到19世纪末,这项技术没有实质性变化,由铅铸成的铅字被组合拼成页面的字符、线条和文本块(手工排版)。随着19世纪末的工业化发展,才开始机械化排版。1885年OttmarMergenthaler发明了整行铸排机,并成为著名的商业品牌“莱诺”。整行铸排机采用键盘编辑整行字模,再用熔化铅整体浇铸。直到20世纪60年代,与莱诺生产单个字母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的“蒙纳泰普”诞生时,这种机器还在广泛使用,仍需要手工排版。

随着更快、更高效的印刷技术替代凸版印刷,特别是随着平版印刷和凹版印刷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传统铅字排版被逐步取代。1940年,照相制版开始发展,最初是模拟铅字排版,通过字模将文本逐字曝光到感光胶片上。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数字照排系统的出现,照相制版才实现突破,铅字排版的使用开始萎缩。在数字照排系统中,采用键盘将整行文字输入到计算机中处理,并通过阴极射线管以及后来的激光,将文本转移曝光后输入感光胶片。

⑵图像和图形

早期的图像和图形是通过组合在印刷页面上的木质雕版、铜质雕版或钢质雕版来进行印刷生产。19世纪末期,由于照相工艺能够通过感光胶片来捕捉图像,并通过加网将图像分解成细小的网点(采用传统印刷技术只能生产实地色与非连续调,因此必须加网。可以通过不同大小、相互排列的半色调网点来模拟人眼的连续调视觉效果),才真正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复制技术。多色印刷还要进行关键的分色,即将彩色图片分解成用于印刷的三原色(通常为黄、品红、青和黑)。

在凸版印刷中,首先将分色与加网的胶片作为在金属表面(印版)腐蚀出凸纹的原稿,再由凸纹金属版印刷。在平版印刷中,分色与加网的胶片则直接用来制版。为了在印前检查色彩复制质量,必须进行打样。样张可以采用分色胶片直接经过感光成像制作,并可以模拟印刷生产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电子分色机问世。电子分色机可以对原稿进行光电扫描、分色、加网,既可以直接采用激光将分色加网信息记录在感光胶片上,也可以先以数字形式存储,再在图像处理系统中作进一步的图像处理。表述了电子分色机的分色作业,所示的是4色印刷的彩色分色之一。

⑶制版

制版是指先将文字、图像、图形组合成页面,再将页面拼成印刷版面。因为大多数印刷机的印刷幅面都比印刷成品开本的幅面大,所以在一个印刷版面内排列有多个页面。然后是为特定的印刷技术制作印版。

传统凸版印刷中的图像载体通过与文本块的组合来完成(由预先铸排的单独字或行构成),再将各个块复制到大幅面的金属版上来建立印版。在2.3.3中将详细讨论凸版印刷“柔印”的制版方法。

在平版印刷中,先按照印刷幅面的大小来编辑页面,并拼版制作分色加网胶片(包括图像、图形、文字),再采用密接曝光方式将分色图文信息转移到胶印印版上(胶印制版),最后将胶印版作为印刷机的图文载体。在每一种印刷方式中,都必须为印刷的每个色制作一块印版。

描述了如何采用传统方法(胶片拼版)和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印前的准备作业(包括图像、图形、文字)。描述了如何在晒版机中采用传统制版胶片进行印版的晒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基于数据的数字系统直接曝光来获得分色胶片或印版,后面将进行有关解释。

凹版印刷,又叫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来制作印版。它将胶片贴附在扫描滚筒上,通过光电扫描头扫描来获得图像信号,并传输与控制雕刻针头,通过针头将图像雕刻到用于印刷凹印图像载体的铜质滚筒上。

⑷数字印前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实现印前数字化为目标的系统变革,产生了印前工艺革命性的转变,几乎全部消灭了传统印前作业必须划分为排版、复制和制版3个部分的界限。

20世纪80年代,在印前中,桌面出版系统(DTP)成为选择之一。这是具有完整图形处理能力的个人计算机(如PC或苹果机)、工作站、专业排版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以及具有栅格图像处理器(RIP)的高解像力激光照排机等发展的结果。桌面出版系统意味着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文字的录入与编辑、图像的扫描与处理、图形元素的设计和页面编辑与组版。与输出设备(照排机)相连接后,个人计算机就能够实现页面图文的分色与加网,并最终将整个版面曝光在胶片上(整页胶片)。

数字排版系统显然还需要一些用于数字页面组版的程序,以替代辅助印刷的拼版与定位(如套准标记、裁切标记)。在大幅面照排机的支持下,可以直接按照印刷机印刷尺寸的大小输出胶片。计算机直接制片技术已经达到完美状态。

20世纪90年代初,DTP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替代了传统印前工艺,现在几乎完全取代传统的排版、图像编辑系统和照相制版的复制工艺。从1995年开始(在凹版印刷中更早),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开始成为印前技术的主角。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意味着可直接成像生成用于印刷的印版,废除原来胶片成像中的显影、定影等中间步骤。在凹版印刷中,滚筒可直接采用数字信号雕刻。在生产流程的进一步发展中,所有印前工序最终将被一台工作站所替代。在平版印刷中,已经可以将整体曝光装置集成在印刷机上,用曝光装置直接对印版进行曝光(直接成像)。因为计算机直接制版不再使用胶片,所以必须进行数字预打样,通常采用热升华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或者热敏打印机来打印样张。

表示的是在数字印前中如何使用计算机直接制片和激光成像技术来制作整页胶片。则描述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描述页面的数据库来直接制作印版。

印前技术的变革也带来了印前生产活件基本岗位的变化。今天,在一个工作站上,一个技术熟练的员工就能够完成传统印前作业的排版、拷贝和晒版3项工作。1998年,在德国开始创建一项将参加培训的人员培养成“媒体设计师”的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他们就能够精通所有印前工作。当然,也更多地考虑了印艺工业的职业要求。

任何使用个人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的作者或设计人员,都从能实现某些印前作业的桌面出版系统中受益。它虽然给个人带来了很多机会,但也导致市场上充斥着许多质量低劣的印刷品。因为采用计算机的印刷生产不仅要掌握软件、设计、版面编辑,还需要对印刷、印后加工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只有训练有素的专家才能达到这种要求。

描述了印前工艺从诸如编辑、排版、复制与拼版等各个单独的工序到集成化制版的变迁。

石材画册设计